前言:这游戏,我能肝一个春节!
作为一个不懂科学的人,一开始我并不知道戴森球是什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吹风机。
当然,戴森球与戴森品牌无关,虽然英文名肯定是Dyson。
我没有能力用自己的话解释“戴森球”这个概念,所以只能复制百度百科——
“戴森球”是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提出的理论,实际上是一个直径达2亿公里的人造天体,用来包裹恒星,开采恒星能量。这是一个利用恒星作为动力源的天然核聚变反应堆。
《戴森球计划》作为一匹黑马跃入公众视野。在Steam平台上线四天之内,它就卖出了20万份,并获得了铺天盖地的好评。如果说《流浪地球》翻开了中国科幻电影史上新的一页,那么《戴森球计划》是否标志着国产科幻游戏的新里程碑?从目前试用版的质量以及海外压倒性的人气来看,可能性非常大。
本评论基于Steam EA 版本
平易近人的魔法球
戴森球是一个虚构的巨型人造结构。如果在现实中能够找到的话,那就是外星超级文明了。不得不说,用戴森球的概念是个好主意,甚至还有点科学的味道在里面。由于没有人见过真正的戴森球,因此在游戏中重现它是最好的方法。
在体验这款游戏之前,我一直有这样的疑问:以我的认知水平,甚至是临时学习的戴森球概念,会不会因为刚开始的那些难懂的术语和复杂的流程而直接望而却步?游戏?
事实证明,这款游戏足够老百姓理解,理解和上手没有门槛。
游戏开始时宇宙中的行星数量、资源数量等都可以自定义。
游戏开始后,首先是故事背景的介绍,其实很简单。这是一家将机甲发射到宇宙的科技公司。这位锡工具人负责探索宇宙和建造戴森球的任务,这需要在许多星球之间建立生产线。利用地球的资源并使一切自动化。这可能是国产游戏第一次挑战冷门的自动化题材。
据知情人士透露,游戏中的技术细节相当专业。
飞船上的语音播报很熟悉。经确认,这是《流浪地球》人工智能莫斯的声音。再加上还算可以的视觉效果,对游戏品质的信心一下子增强了。
令人非常惊讶的是,这实际上只是重庆一个五人小团队花了大约一年时间炮制的成品。
飞船降落在一颗很小的卫星上,玩家们开始大显身手。游戏设计了新手引导和百科全书式的引导手册,可以随时调用,为新手上路提供帮助。
对于从未接触过工厂流水线的玩家
新手指南还是太简单了,但是大部分问题通过阅读指南手册就可以解决。
从白手起家回收一艘飞船,到第一次开采资源,启动第一台采矿设备和锻造设备,连接第一条传送带,到合成高端产品,飞向宇宙,建立更大的全球运输以宇宙为背景的网络……这有点像妈妈织毛衣。开荒初期其实是最困难的。一旦掌握了游戏的套路,形成采集、建造、研发、运输的良性闭环,游戏就变得非常高级了。 —— 一件毛衣的完成看似复杂,但拆解无非就是一针一线。针循环往复,直到量变引发质变的那一刻,成就感油然而生。
一开始,完全靠一个人捡原料。
虽然游戏的名字带有硬核科幻的味道,但游戏的目标其实非常简单明了,学习过程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然而,想要完成星辰大海的愿景,需要投入非常大量的时间,而这种特殊的消磨时间的品质,恰恰是玩家喜爱这类游戏的重要原因之一。
铺设装配线一段时间很有趣,而且一直铺设它总是很有趣。当玩家看着自己付出辛劳和时间的自动化流水线有条不紊地运转,无需自己干预就可以大量运输、熔炼、制造资源,最后享受成果时,他们会情不自禁但叹息,传送带技术万岁;元素编码整齐,视觉上带来一种有序严谨的美感,强迫症患者能够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工厂立体化,可没想象的那么简单
必须承认,《戴森球计划》在没有太多生涩的情况下,能够在EA版本中带来如此高的完成度。这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结果。
很多人看到就会想到《异星工厂》,但它最大的区别在于画面是3D的,风格是卡通与写实之间的妥协。这种做法实现了审美的最大公约数,也使得游戏的沉浸感更强,而交通网络的铺设也因三维空间而产生更多的差异。
事实上,在星球表面建立自动化工厂在游戏的实际开发过程中很容易遇到技术难题。由于戴森球的复杂性,渲染整个星球会消耗计算机资源,这会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玩得越远,建造的东西越多,你的电脑就越卡。
不过在实际试玩过程中,游戏对系统资源的占用率还是令人满意的,而且随着游戏的进行也没有出现卡顿的情况。这是由于团队设计的块渲染方法。另外,这背后还有很多学问,比如如何在3D屏幕中设计传送带,使其能够有更好的视觉表现、控制和摆放而不显得别扭,而这些都是《戴森球计划》第一与他们的前辈不同。
宇宙超级大工程
游戏中有一颗巨大的科技树等待一一解锁。随着技术的发展,简单的运输链将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涉及方方面面,例如电力负荷、生产效率、传输速度等,但更复杂和精密的结构意味着实现更高的效率,进而使运输变得更简单。这就是科学技术的辩证法。
与RPG游戏不同,我们需要考虑选择多个分支,形成流派。
这里科技树的每一步都需要按顺序点亮。
身体信息也是需要时时关注的关键对象,它决定了你的高达能否顺利工作。
既然游戏名为戴森球,那么游戏的最终目标一定是建造戴森球,并通过建造戴森球来获取宇宙能量,帮助你进一步探索宇宙。
因此,随着技术的解锁,游戏允许玩家飞向太空并在其他星球上扩展领土。后期需要整合多个星球的资源继续发展技术,逐步建立星际物流系统,实现自动化运输。这才是真正酷的事情。
不同的星球有自己的大小、地貌和广阔的生态,所以并不无聊。
由于行星之间的距离以光年为单位,因此太空跳跃是一项必备能力
虽然游戏很刺激,但从第一颗行星到天空大约需要20个小时。要开始修复戴森球,如果没有100多个小时的前期准备,估计是不可能的。但整个过程并不乏味。相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驱使玩家向更高的水平前进。这种植根于人类心灵的不断挑战和进步的快感,或许就是人类科技文明不断发展的动力。
小结:亲民的团队与美好的愿景
据悉,团队并不急于“转换”EA版本,而是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广泛收集玩家的反馈和想法,并在后续的更新中满足玩家的期望,直到游戏准备好正式发布。可能的添加内容包括新的行星类型、探索事件、行星怪物、定制机械等等。该团队谦虚友善的态度与《异星工厂》团队毫不妥协的孤傲态度完全不同。
当然,像我这样的懒玩家还是希望以后能有高级建筑替代低级建筑,一键升级,一键删除等像《异星工厂》这样的偷懒功能。对于一些喜欢刺激的玩家来说,加入在线部分可以淡化一个人在浩瀚星际空间中的孤独感,增加游戏的粘性(但最终可能会变成宇宙中的军备竞赛……)。
目前看来,游戏的框架实际上已经在EA版本中奠定了,而它所能呈现的精彩绝对不止于此。随着新元素的不断添加和扩展,《戴森球计划》终有一天能够摆脱“3D版游戏”的束缚。贴上“明星工厂”的标签,走出自己的天空,并不是需要太多时间才能实现的远大梦想。